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三章 杨广——生活怎能少了女尼和女冠

第三章 杨广——生活怎能少了女尼和女冠(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就有资格买个躺椅在树下喝茶乘凉了。所以,有了一代明主兼老爸杨坚铺好了阳关大路,别的不说,单说对待宗教的政策方面,儿子杨广基本上就不用再操心如何做了,更不需要再发愁改革创新了,只要和他老爸保持一致、政策延续下去就OK了。

和老爸的“素无术学”不同,杨广从小就是个喜欢读书的好孩子,也喜欢搞搞写作,这和一些演义小说里描写的那个只会吃喝玩乐的昏君还是不太一样的,至少杨广在当皇帝之前和当皇帝早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实际上,在那个位置上坐得时间久了,能够保持不变质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今都一样,早年英明神武、晚年荒淫昏聩的多了去了,所以也没必要对杨广有什么成见,总体来说,他在位期间疏浚大运河、迁都洛阳、改度量衡、对外扩张等很多方面成就都值得点赞,只不过方式方法上不过脑子,搞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乱。

在对待三教的政策上,杨广基本上也没有改变杨坚生前确立的总体发展战略,同样是以儒为主治国,拢络佛、道二教为政治所用。他在608年下诏说,“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并“立孔子后裔为绍圣侯”可以得到证实。

对待佛教,杨广同样继承了家族一贯的信仰佛教的传统,很早就和很多高僧有来往,特别是和禅宗大师智顗关系非常好。591年,杨广在扬州组织召开了一个千僧大会,并且还非常虔诚的接受了菩萨戒。

关于佛教的菩萨戒,我也并不是很了解,除了分大乘戒和小乘戒外,还有十重戒四十八轻戒和六重戒二十八轻戒等等讲究,我们平时都知道的不喝酒、不杀生、不邪淫之类的都是其中的戒条,可见杨广受戒也只是为了做秀,表达一种姿态罢了,要让他持戒,别逗了。至于经他之手给各地寺庙供应的钱米粮油,根本就无法计数。

对道教,杨广可能比他老爸更加崇尚。史学家对隋朝的大业年间,即605到618年这几年称为“天下承平日久”,是结束南北分裂大一统后,出现的很难得的天下太平的一段时间,道教在这段时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史书说“大业中,道士以术进者甚众”。当然了,随后也有一段混乱时期,过渡到了盛唐。

杨广本人还特别喜欢接见道士和修建道观,他在位期间的道士数量也有很大增长,甚至还把佛寺改成道场,把道观改成玄坛,就怕不热闹。《长安志》记载,大业初,长安内有寺一百二十座,称为道场,有道观十座,称为玄坛,迁都洛阳以后,又在城内及周边修了二十四座道观,发展了一千一百多道士。

不仅如此,杨广还在皇宫里设了座玄靖殿,建了惠日、法云两个道场,通真和玉真两座玄坛,这些都是为了方便他不出宫就能供奉佛祖和天尊,对于佛、道二教倒是一碗水端得很平。

杨广的学术水平还是不错的,自己曾经也爱写作,所以对于道教的经籍的整理、编修及目录建设都很重视。比如他在继位之前,就在王府里养着近百人,专门负责修撰工作,继位后,更加注重各类书籍的编着,《隋书?经籍志》和《通志》里均有这方面的记载,当时涉及到的书目包括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等,其中道经在经籍志里有记载的主要包括老庄思想等。“以老子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升玄之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的道教还是以老庄为主的,杨广对于各类文献的整理和保存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杨广对道士的重视也比老爹更甚,与他有过亲密接触的道士不少,他对这些道士也非常迷信。据《隋书?徐则传》说,“建安宋玉泉,会籍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炀帝所重”。592年开始,杨广多次派人去请王远知,向他执弟子礼,还封了个代王越师的头衔。611年,又在首都给他建了座玉清玄坛,请来主持,方便时时见面。

对于缙云山的徐则更加尊敬,曾写信求教道法,早年也曾想让这位隐世高人帮他篡位。当然,这位高人来了以后,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羽化了,杨广也对得起他,派人送他回到天台山安葬,又“随须供给”,“赐物千段”,还派画工“图其状貌”,令方士作颂词。稍后再详细讲一讲王远知和徐则等道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